8.走進實驗室,我們學會了最基本的操作,以下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
A.
給液體加熱
B.
給固體加熱
C.
熄滅酒精燈
D.
傾倒液體

分析 A、根據(jù)給試管內(nèi)液體加熱需要注意事項進行解答;
B、根據(jù)給試管內(nèi)固體加熱需要注意事項進行解答;
C、用完酒精燈后,必須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去吹,否則可能將火焰沿燈頸壓入燈內(nèi),引燃燈內(nèi)的酒精蒸汽及酒精,可能會導致爆炸的現(xiàn)象發(fā)生;
D、注意容器口與量筒口的距離.

解答 解:A、使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內(nèi)液體的體積不超過試管體積的三分之一,先均勻受熱等,操作正確;
B、試管口必須稍微向下傾斜,以防止固體試劑受熱時放出的水蒸氣,在試管口冷凝后回流到熱的試管底部,炸裂試管,操作正確;
C、用燈帽蓋滅酒精燈,操作正確;
D、傾倒液體時,量筒口與容器口應該緊挨緊靠,操作錯誤.
故選:D.

點評 對于基本的操作,實驗室都有明確的要求與規(guī)定,認真了解、嚴格執(zhí)行這些規(guī)定是實驗安全的保障.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量液體時,量筒放平,而且使視線與量筒內(nèi)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再讀出所取液體的體積數(shù),當所加液體量接近所需刻度線時,可改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幫助呼吸的氣體是氧氣,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請結合下列實驗常用裝置,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標號儀器的名稱:a長頸漏斗,b水槽.
(2)如果用高錳酸鉀選用A裝置制取氧氣有一處錯誤是試管口少一團棉花,同學們在做這個實驗時不小心將少量藥品沾到皮膚上,用水洗滌后仍留下褐色斑點,這說明高錳酸鉀對皮膚有腐蝕或氧化性.
(3)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制較純凈的氧氣,應選用的收集裝置是E(填字母),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是過氧化氫$\stackrel{二氧化錳}{→}$水+氧氣;若選擇裝置H收集氧氣(H中原來是空氣且正放),則氣體從c管(選填“c”或“d”)進入,證明該裝置中氧氣已經(jīng)收集滿的方法是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到d導管口若木條立即復燃,表明氧氣已收集滿.
(4)實驗室常用塊狀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制二氧化碳并要求能控制反應發(fā)生和停止,則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C,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碳酸鈣+鹽酸→氯化鈣+水+二氧化碳.
(5)圖中D裝置比B裝置多用一支小試管,D裝置的優(yōu)點有②③.
①可控制反應的開始和結束    ②節(jié)約藥品   ③可形成液封防止漏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關于氧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氧氣能支持燃燒,可作燃料
B.水生生物能依靠溶于水中的氧氣而生存
C.氧氣能跟所有物質(zhì)發(fā)生氧化反應
D.氧氣約占空氣總質(zhì)量的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儀器中能直接加熱的玻璃儀器是( 。
A.燒杯B.量筒C.試管D.燃燒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可以采用圖甲乙兩種裝置.乙裝置可視為甲的改進裝置,在由兩個注射器組成的密閉系統(tǒng)中留有25mL空氣,給裝有細銅絲的玻璃管加熱,同時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內(nèi)的銅絲在較長時間內(nèi)無進一步變化時停止加熱,待冷卻至室溫,將氣體全部推至一個注射器內(nèi),觀察密閉系統(tǒng)內(nèi)空氣體積變化.(提示:銅絲在空氣中加熱和氧氣反應生成黑色固體氧化銅)

(1)在甲裝置實驗過程中,紅磷燃燒集氣瓶中充滿白煙,一段時間后,自動熄滅了,你認為原因是集氣瓶中的氧氣被耗完
(2)冷卻后,松開止水夾,你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約占集氣瓶容積的五分之一.
(3)從這個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
(4)寫出紅磷燃燒的化學表達式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
(5)在乙裝置實驗加熱過程中,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使氧氣與銅絲充分接觸.
(6)乙裝置實驗中測得實驗結果如下:
反應前注射器內(nèi)氣體總體積反應后注射器內(nèi)氣體總體積
25mL22mL
由此數(shù)據(jù)可以推算出測定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2l%(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2017屆九年級5月中考押題卷化學試卷 題型:信息分析題

閱讀下面科普短文。

味精,是國內(nèi)外廣泛使用的增鮮調(diào)味品之一,為白色柱狀結晶體,其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C5H8NO4Na)和食鹽。味精被攝入人體中,谷氨酸鈉與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和氯化鈉,很快被消化吸收為蛋白質(zhì),并參與人體中的多種新陳代謝。

最初的味精是水解蛋白質(zhì)然后純化得到的。現(xiàn)代工業(yè)生產(chǎn)采用某種擅長分泌谷氨酸的細菌發(fā)酵得到,發(fā)酵的原料可以用淀粉、甜菜、甘蔗等,使得生產(chǎn)成本大為降低。這個過程跟酒、醋、醬油的生產(chǎn)是類似的。

味精的使用濃度占食品重量的0.2% ~ 0.8%能最大程度增進食品的天然風味。

味精的鮮味受什么因素影響呢?經(jīng)實驗測定發(fā)現(xiàn),當加熱至100℃以上時,會引起部分失水,生成焦谷氨酸鈉,失去鮮味,且有輕微毒性。下表是焦谷氨酸鈉含量與加熱溫度、加熱時間的關系。

加熱時間

(小時)

焦谷氨酸鈉含量(%)

100℃

107℃

115℃

0.5

0.3

0.4

0.7

1.0

0.6

0.9

1.4

2.0

1.1

1.9

2.8

4.0

2.1

3.6

5.7

實驗表明,味精的鮮味與水溶液的酸堿度有關,當pH值在5.5-8.0時,鮮味最強;當pH值小于4.0時鮮味較弱;當pH值大于8.0時由于形成二鈉鹽而鮮味消失。

實驗研究還表明,味精對嬰幼兒,特別是幾周以內(nèi)的嬰兒生長發(fā)育有嚴重影響。它能使嬰幼兒血中的鋅轉變?yōu)楣劝彼徜\隨尿排出,造成體內(nèi)缺鋅,影響寶寶生長發(fā)育,并產(chǎn)生智力減退和厭食等不良后果。因此產(chǎn)后3個月內(nèi)乳母和嬰幼兒的菜肴不要加入味精。

依據(jù)文章內(nèi)容,回答下列問題

(1)谷氨酸鈉的物理性質(zhì)有

(2)谷氨酸鈉進入人體后會轉化為 。

(3)谷氨酸鈉中碳、氫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 。

(4)下列關于味精的說法中,合理的是

A.炒菜時加入味精后生成焦谷氨酸鈉的含量只與加熱時間有關

B.烹飪時加入味精的最佳時間是大火翻炒時

C.嬰幼兒的食品中不應該加入味精

D.味精應避免在酸性或堿性較強的條件下使用

(5)請你為飯店的廚師們提一條使用味精的建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臨沂市2017屆九年級中考模擬八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分析推理是化學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分析推理中正確的是(  )

A. 碳酸氫鈉溶于水后顯堿性,所以它是一種堿

B. 白醋的pH值小于7,所以它呈酸性

C. 某物質(zhì)在20℃時溶解度是30g,所以在20℃時,溶質(zhì)為30g的該物質(zhì)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D. 氧化物是指氧元素與另一種化學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