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所學知識,分析有關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最近我市完成了92號和95號汽油的推廣使用,降低了汽車尾氣中的硫氧化物,為進一步減少污染,通常在汽車的排氣管上裝一個“催化轉換器”.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
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在反應前后化合價沒有發(fā)生變化的元素是 .
(2)已知金屬鎂可以在某種氣體中燃燒,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2Mg+X2MgO+C,則X的化學式為 ;若金屬鎂的質量為m1,完全反應后生成碳的質量為m2,則m1 m2(填>、=、<).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南省湘潭市2018年中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無色透明的一組物質是( )
A. CuSO4、NaCl、Zn(NO3)2 B. MgCl2、Na2SO4、NaOH
C. CaCl2、NaNO3、Ba(NO3)2 D. H2SO4、NaNO3、NH4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西省于都縣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四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1)不同實驗對反應速率有不同要求。某同學探究CO2制取實驗,按要求答題。
限選控制反應速率的方法:
①反應物的濃度 、诜磻锏臓顟B(tài)
限選試劑:
A.稀鹽酸 B.濃鹽酸 C.塊狀石灰石 D.碳酸鈉溶液 E.粉末狀石灰石
填寫下表并回答相關問題。
實驗名稱 | 控制速率 的方法 | 所選用的 最佳試劑 |
滅火器反應原理 | ① | ________和D |
CO2的實驗室制法 | ______ | A和C |
寫出滅火器反應原理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2)已知:CO2和SO2既有相似性,又有差異性。
實驗一:水槽中滴入紫色石蕊,將收集滿兩種氣體的試管同時倒立于其中,片刻后實驗現象如圖所示,說明相同條件下的溶解性:SO2___ (填“>”或“<”)CO2,試管內溶液變成_______。
實驗二:已知鎂條在CO2中劇烈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2Mg+CO2 2MgO+C,試推測鎂條在SO2中燃燒的現象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西省于都縣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四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不能再分
B. 墻內開花墻外香,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C. 原子核由電子和中子構成
D. 不同元素最本質的區(qū)別是相對原子質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西省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在測定質量守恒定律時,某同學設計了如圖A、B兩個實驗,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回答下列問題:
(1)通過實驗知道,實驗A中反應前后質量總和相等,在該實驗中氣球變化的現象是________,實驗B中測得反應前后質量減小了,質量減小的原因是_____,若要使該實驗測得的質量相等,需要進行如何改進_______。
(2)以上兩個實驗中,滿足質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
(3)某學生在課外研究性學習活動課上用如圖C所示的裝置做實驗,瓶內放了足量的稀硫酸,氣球內放有一定量的鎂粉,將它緊緊栓在瓶口上,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質量為W1,然后將氣球內的鎂粉全部倒入瓶內,反應的方程式為(Mg+H2SO4=== MgSO4+H2↑),觀察到立即產生大量的氣泡,氣球逐漸脹大,充分反應后最終再次稱量,質量為W2,結果W1>W2(裝置不漏氣)。反應后稱得質量減小的原因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西省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對化學用語中“2”所表示意義的理解,正確的是(_______)
A.Ca2+中的“2”表示鈣元素的化合價為+2 價
B.H2中的“2”表示一個氫氣分子由兩個氫原子組成
C.2Mg中的“2”表示兩個鎂元素
D.2NH3中的“2”表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西省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排序正確的是 ( )
A. 空氣中物質的含量: B. 相對分子質量;
C. 氮元素的化合價: D. 硫元素的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A. 硫在氧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的火焰
B. 鐵絲在空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產一種黑色固體
C.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