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對竹子中氣體成分展開了探究.
探究活動一:收集竹子中的氣體.
先將竹子浸在水里,鉆個小孔,看到一串串氣泡冒出,然后采用排水法收集到了A、B兩瓶(瓶子容積均為200mL)氣體.
探究活動二:小明同學按甲圖裝置探究A瓶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①寫出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②實驗結束時,冷卻到室溫,松開止水夾,結果流入A瓶的水為20mL.這說明竹子里的氣體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比空氣中的氧氣體積分數(shù)______.(填“大”、“小”)
探究活動三:小蘭同學探究氣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①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檢驗二氧化碳的原理:______;
②操作:向B瓶氣體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
③實驗現(xiàn)象:______;
④結論:竹子里的氣體中有二氧化碳,并且其含量較空中高.判斷竹子里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空氣中高的依據(jù)是:______;
探究活動四:小立同學探究竹子里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他用探究活動三中的B瓶組裝出乙裝置.

精英家教網(wǎng)
①液體C可能是濃度較大的______(寫溶質的化學式)溶液;
②實驗結束時,松開止水夾,結果流入B瓶的水為6mL,竹子里的氣體二氧化碳的提積分數(shù)約為______;
③老師指出小立測定的結果明顯小于真實的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并指出“偏小”與前面三個探究活動有關,請你幫小立分析“偏小”的原因(答2點).______;______.
精英家教網(wǎng)
探究活動二:①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反應,條件是點燃,紅磷由磷元素組成,燃燒產物為五氧化二磷,故方程式為:4P+5O2
 點燃 
.
 
2P2O5
②紅磷燃燒消耗了瓶內空氣中的氧氣,同時沒有生成新氣體,裝置冷卻后由于氧氣的消耗使瓶內壓強減小,水被吸入瓶內,進入水的體積就是消耗的氧氣的體積,瓶子容積均為200mL,而實驗結束時,冷卻到室溫,松開止水夾,結果流入A瓶的水為20mL,則氣體中氧氣的體積約占十分之一,而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五分之一,所以竹子里的氣體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比空氣中的氧氣體積分數(shù)。
探究活動三:①檢驗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它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③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它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所以現(xiàn)象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④澄清石灰水越渾濁,含有的二氧化碳濃度越大,因為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低,短時間內不能使石灰水渾濁,竹子里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立即變渾濁,所以竹子里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空氣高.
探究活動四:①探究竹子里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的原理是:用液體C吸收二氧化碳,使瓶中壓強減小,水被吸入瓶中,進入水的體積就是二氧化碳的體積,再進一步算出體積分數(shù),吸收二氧化碳效果最好的是氫氧化鈉溶液.
②瓶子容積均為200mL,實驗結束時,松開止水夾,結果流入B瓶的水為6mL,竹子里的氣體二氧化碳的提積分數(shù)約為
6mL
200mL
×100%
=3%.
③測定的結果明顯小于真實的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是由于二氧化碳被其它物質吸收了,可能原因是:探究活動三用的瓶中加入的澄清石灰水消耗一部分二氧化碳,或實驗時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燒杯中的水里.
故答案為:探究活動二:①4P+5O2
 點燃 
.
 
2P2O5;②;探究活動三:①CO2+Ca(OH)2=CaCO3↓+H2O;③澄清石灰水變渾濁;④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低,短時間內不能使石灰水渾濁,竹子里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立即變渾濁,所以竹子里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空氣高;探究活動四:①NaOH;②3%;③(1)實驗時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燒杯內水中;(2)探究活動三中用的瓶內加入的澄清石灰水消耗一部分二氧化碳.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4、竹子是“有節(jié)、中空、四季常綠”的植物(如圖所示).同學們對竹子中的氣體成分展開了探究,測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氣體.
小華提出:將一節(jié)竹子浸沒在水中,在竹子上鉆孔,用排水法收集氣體.
小剛提出:可用注射器從竹子中抽取氣體.
大家認為兩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為A、B兩組,在相同條件下,A組采用小華的取氣方法,B組采用小剛的取氣方法,分別完成下面的實驗.
(2)檢驗氣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氣體.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及解釋
向所取得氣體中加入
有二氧化碳
(3)測定氧氣含量.
【查閱資料】紅磷的著火點為240℃,白磷的著火點為40℃.
【設計實驗】同學們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來測定氧氣含量.

【進行實驗】按上述兩個方案進行多次實驗.
【反思與評價】
a.實驗中磷的量應為足量,原因是
將瓶中氧氣耗盡.

b.兩個方案的實驗測定結果不同,測定結果比較準確的是方案
,原因是
方案二的實驗始終在密閉裝置中進行,能保持瓶內氣體在反應前不發(fā)生改變(或方案一在實驗過程中打開了瓶塞,瓶中的氣體成

分在反應前發(fā)生了改變.)

c.經(jīng)過A、B兩組同學的實驗,A組測得的含氧量總是大于B組的,你認為原因是
A組采用排水取氣法,部分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