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純堿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一)制備探究:如圖是工業(yè)生產純堿的主要流程示意圖.
[查閱資料]
①粗鹽水中含有雜質MgCl2、CaCl2;
②常溫下,NH3極易溶于水,CO2能溶于水,
③NaHCO3加熱易分解,Na2CO3加熱不易分解.
(1)寫出除去粗鹽水中MgCl2的化學方程式: 。
(2)在工業(yè)生產純堿工藝流程中,先“氨化”后“碳酸化”的目的是 ,“碳酸化”時,NaCl、NH3、CO2 和H2O相互作用析出NaHCO3,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碳酸化”后過濾獲得的NH4Cl可用作氮肥,也可先加熱NH4Cl溶液,再加入熟石灰獲得循環(huán)使用的物質是 ;
(4)煅燒制得純堿的化學方程式是 。
(二)成分探究
[提出問題]純堿樣品中含有哪些雜質?
[猜想]
猜想一:可能含有NaHCO3; 猜想二:可能含有NaCl;猜想三:NaHCO3和NaCl
[實驗探究]確定純堿中是否含NaHCO3.實驗裝置和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①稱量D、E裝置總質量為200.0g,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將10.6 g純堿試樣放入錐形瓶中,按上圖組裝儀器,進行如下操作 ,后緩緩鼓入一段時間空氣;
②按一定要求正確操作后,加入足量稀硫酸,待錐形瓶中不再產生氣泡時,再次打開止水夾K1,從導管a處再次緩緩鼓入空氣;
③一段時間后再次稱量裝置D、E的總質量為204.84g.
[實驗討論]
(5)步驟①中“如下操作”是指 ;
(6)裝置B中一定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7)裝置B中生成CO2的質量為4.84g,通過計算說明純堿中 含NaHCO3(填字母)。(寫出計算過程)
A.一定 B.一定不 C.可能 D.無法確定
(8)另取10.6 g樣品,加入a g 14.6%的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再將所得溶液蒸干后得到固體的質量為W,當W的值滿足 條件時,樣品中含有NaCl。
【答案】(1)MgCl2+2NaOH =Mg(OH)2 ↓ +2NaCl (2) NaCl+NH3+CO2+H2O =NaHCO3 ↓ +NH4Cl。
(3)NH3 (4)2NaHCO3Na2CO3+H2O+CO2↑ (5)打開K1、K2,關閉K3
(6)Na2CO3 +H2SO4=Na2SO4 + H2O+ CO2↑ (7) A (8) W>0.2331a
【解析】
試題分析:(1)除去氯化鎂,是將之轉化為沉淀而濾出,除雜的原則之一是不引入新的雜質,故用氫氧化鈉溶液:MgCl2+2NaOH =Mg(OH)2 ↓ +2NaCl
(2)氨氣溶解于水顯堿性,二氧化碳是酸性氣體,這樣有利于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NaCl+NH3+CO2+H2O =NaHCO3 ↓ +NH4Cl
(3)銨鹽能與熟石灰反應生成NH3
(4)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2NaHCO3Na2CO3+H2O+CO2↑
(5)為了把裝置內的空氣排出來,打開K1、K2,關閉K3
(6)樣品中含有的碳酸鈉與長頸漏斗內的稀硫酸你發(fā)生反應,故裝置B中一定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Na2CO3 +H2SO4=Na2SO4 + H2O+ CO2↑
(7)設質量為x碳酸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是4.4 g
Na2CO3 +H2SO4=Na2SO4 + H2O+ CO2↑
106 44
10.6 g x
106 :44=10.6 g :x 解得x=4.4 g
設質量為y的碳酸氫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是4.4 g
NaHCO3+HCl==NaCl+CO2↑+H2O
84 44
y 4.4 g
84 :44=y :4.4 g 解得y=8.4 g
因為10.6 g樣品生成CO2的質量為4.84g,故樣品中一定含有碳酸氫鈉,故選A
(8)設a g 14.6%的鹽酸發(fā)生反應時生成氯化鈉的質量是W,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各元素的 質 量相等,故鹽酸與生成物氯化鈉之間的對應關系是:
HCl--------NaCl
36.5 58.5
a g ×14.6% W
36.5:58.5= a g ×14.6% :W
解得W=0.2331a
故當W>0.2331a時,樣品中一定含有NaCl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發(fā)現實驗室有一瓶失去標簽的黑色粉末,可能是炭粉、鐵粉、二氧化錳或氧化銅中的一種,為了探究其成分,同學們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1)實驗:
步驟 | 操作 | 現象 | 結論 |
① | 取少量粉末放在燃燒匙中,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罩上內壁附有石灰水的燒杯。 | 若燒杯內壁的石灰水 ____________________ | 則粉末為炭粉 |
② | 取少量粉末于試管中,滴入足量稀硫酸。 | 將燃著的木條放在試管口,若有尖銳的爆鳴聲。 | a.則粉末為____。 |
b.若黑色固體消失,_______ | 則粉末為氧化銅。 | ||
③ | 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滴入5%的過氧化氫溶液,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 | 若產生大量氣泡,且 ___________________ | 則粉末為______。 |
(2)表達:
步驟①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驟③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拓展:老師指出,步驟①不嚴密,你認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國產汽車以其優(yōu)良的性價比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
(1)汽車電路中導線是金屬銅,是利用了銅的__________性;
(2)乙醇汽油中的乙醇可以用糧食發(fā)酵而成,而乙醇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車主會在新買的汽車中放一包活性炭去除新車中異味,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
(4)有媒體曝光過,有一輛某品牌大貨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汽車后輪突然冒出滾滾濃煙并燃燒起來,幸好消防人員及時趕到并用高壓水槍噴射貨車油箱和輪胎,才得以撲滅。請解釋向輪胎噴水能滅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制取氧氣,提供了下列藥品和常用裝置,請按要求回答有關問題:
藥品:①過氧化氫溶液 ②氯酸鉀 ③二氧化錳
裝置:
(1)裝置中儀器a的名稱為____________。
(2)若小明選擇裝置A和C來制取氧氣,則他選擇的藥品應為(填序號)________;
若用裝置D收集二氧化碳,則驗滿的操作方法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圖F是小明同學用收集到的純凈的氧氣探究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鐵絲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集氣瓶中預先放入一些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氣體X可用D裝置收集,若改用E裝置收集,則氣體X應從_______口進(填“b”或“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B. 反應中甲、乙的質量比為17﹕32
C. 甲物質含有4個原子 D. 反應物中只有一種元素的化合價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J分別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它們存在如下轉化關系.其中B、D、F、J均為無色氣體且J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A為紅棕色固體,W是常見的一種化學肥料,E在常溫下為無色液體,H的溶液呈藍色.(反應中的個別生成物已略去)
(1)寫出化學式:W為__,I為__.
(2)寫出化學方程式反應①__,反應④__.
(3)在反應①~⑤中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是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石燃料不可再生,且其燃燒釋放的二氧化碳是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之一。工程師們最近開發(fā)出一款太陽能板,它可以直接利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使其在光照、催化劑條件下反應生成氧氣和一氧化碳。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
(2)上述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3)上述反應中,吸收2.2 kg 二氧化碳時,產生一氧化碳的質量為_______ 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是從微觀的角度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及其變化的學科。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關系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甲是__________ 。
(2)在水、汞和氯化鈉三種物質中,由離子構成的物質是 ____________ 。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_ 。
(3)從微觀來看,化學反應的實質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鐵絲燃燒________________;②不能用鐵桶配制波爾多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③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________________;④熟石灰和硝酸銨混合加熱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