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明膠常應用于制藥和食品工業(yè),其所含的一種蛋白質在人體內水解,可得產物之一是苯丙氨酸(C9H11O2N)。下列關于苯丙氨酸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屬于氧化物

B. 由C、H、O、N四種元素組成

C. 由23個原子構成

D. 各元素的質量比為9∶11∶2∶1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東臺市第四聯(lián)盟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下列實驗目的對應的實驗方法正確的是 ( )

實驗目的

實驗方法

A

除去MnO2中的C

在氧氣流中灼燒

B

除去CO2 中的少量 CO

點燃混合氣體

C

鑒別甲烷和一氧化碳

燃著的木條分別引燃瓶內氣體,觀察火焰顏色

D

區(qū)分水和過氧化氫溶液

觀察顏色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陜西省寶雞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為了探究水電解的微觀過程,某同學做了一些下圖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 若用“”表示氫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氫氣的化學性質的粒子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2017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用“”和“”代表兩種不同的單質分子,它們在一定條件下能發(fā)生化學反應,反應前后的微觀示意圖如下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該反應是化合反應

B. 該反應有2種生成物

C. 每個生成物分子由3個原子構成

D. 參加反應的“”和“”分子的個數比是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2017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一氧化氮是汽車尾氣中的一種大氣污染物,它是一種無色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大,在空氣中能與氧氣迅速反應生成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在實驗室中收集一氧化氮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排水集氣法 B. 向上排空氣法

C. 向下排空氣法 D. 向上排空氣法或排水集氣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2017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符號中,表示2個氫原子的是

A. 2H B. 2H2 C. H2 D. 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2017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空氣中體積分數最大的氣體是

A. 氧氣 B. 氮氣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興化市顧莊學區(qū)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A. 銅片投入到稀鹽酸中產生大量的氣泡

B. 肥皂水滴入硬水中,產生的泡沫較少,白色垢狀物較多

C. 細鐵絲在空氣中燃燒時,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的固體

D. 把無銹的鐵釘放在硫酸銅溶液中,鐵釘表面有紅色的銅析出,溶液由藍色變?yōu)闇\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皖東南三校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某科學興趣小組對“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進行了改進:將數顯設備、氣體壓強傳感器和空氣中氧氣含量測量裝置按如圖所示連接。裝置氣密性良好,調節(jié)右邊敞口容器和集氣瓶里的水而相平,此時集氣瓶內氣體的體積為V1.關閉活塞,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立即塞緊瓶塞,待火焰熄滅后,過一段時間打開活塞,觀察到集氣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氣瓶內的水面不再上升時,集氣瓶內的體體積為V2.然后向右邊容器內加人一定量的水至兩邊水面再次相平,此時集氣瓶內的氣體體積為V3,在點燃紅磷至打開活塞這一過程中,觀察到數顯設備顯示集氣瓶內的氣體壓強先上升后下降,再趨于穩(wěn)定。

請回答:

(1)實驗所用的紅磷量需____。

(2)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

(3)數顯設備顯示,開始一段時間集氣瓶內氣體壓強上升,這是因為溫度升高導致的氣壓變化量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氣量減少導致的氣壓變化量。

(4)基于數顯設備顯示的氣壓變化,“過一段時間打開活塞”中的“一段時間”指的是火焰熄滅后到_____所經歷的時間。

(5)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集氣瓶中減少的氧氣體積為___(選填“V1﹣V2“、“V1﹣V3”或“V2﹣V3“)。

(6)若將上述實驗中的紅磷換成木炭,嚴格按照操作步驟進行實驗,未發(fā)現(xiàn)集氣瓶中水位上升,原因是______,實驗反思: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在藥品的選擇或生成物的要求上應考慮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