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7.下列詞語中,一定包含有化學變化的是( 。
A.滴水成冰B.木已成舟C.百煉成鋼D.鐵杵成針

分析 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據(jù)此分析判斷.

解答 解:A、滴水成冰過程中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B、木已成舟過程中只是形狀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C、百煉成鋼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D、鐵杵成針過程中只是形狀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故選C.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解答時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若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若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用化學符號或名稱填空:
(1)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
(2)2NH4+2個銨根離子
(3)氧化鋁中鋁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stackrel{+3}{Al}$2O3
(4)5個氫分子5H2
(5)氬氣Ar
(6)氮氣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關于催化劑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催化劑必定加快反應速率
B.反應前后催化劑的化學性質通常會發(fā)生改變
C.化學反應后催化劑本身的質量不變
D.用氯酸鉀制取氧氣時,加入催化劑可使生成氧氣的質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有關此符號3$\stackrel{+6}{S}$O42-中數(shù)字的意義敘述不正確的是( 。
A.“3”表示3個硫酸根離子
B.“+6”表示硫元素的化合價為+6價
C.“2-”表示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D.“4”表示每個硫酸根離子中含有4個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為減少化石燃料燃燒對環(huán)境的影響我們可以在汽油中添加乙醇,乙醇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2H5OH+3O2$\frac{\underline{\;點燃\;}}{\;}$2CO2+3H2O.
(2)石油是人類寶貴的資源,石油經過煉制加工后可以制成有機合成材料.下列用品主要由有機合成材料制成的是D(填字母序號).
A.羊毛衫     B.陶瓷餐具       C.純棉帽子        D.塑料玩具
(3)“化學使天更藍,水更清”.汽車尾氣處理裝置能把汽車尾氣中的NO和CO在“催化轉化裝置”的作用下轉化成兩種無毒的物質,其中一種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另一種為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之一.請寫出上述轉化的化學方程式2NO+2CO$\frac{\underline{\;催化劑\;}}{\;}$2CO2+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保護環(huán)境,建設美麗重慶”,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空氣質量的是(  )
A.使用天然氣代替煤B.提倡使用太陽能
C.出行乘坐輕軌D.將工廠煙囪加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分析圖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標號儀器的名稱:a酒精燈,b試管.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應選用的裝置是A(填序號),你認為該裝置中還缺少一團棉花.該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高錳酸鉀$\stackrel{加熱}{→}$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觀察木條是否復燃.
(3)若用C裝置制取氧氣,則試管中應盛放的藥品是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
(4)圖中D、E是收集到的兩瓶氧氣,若進行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應選用的一瓶是E(填序號).
(5)氨氣是一種極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實驗室常用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的固體混合物來制取氨氣,則實驗室制取氨氣應選擇的裝置是B(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按要求填空(填寫序號)

(1)以上示意圖中具有相對穩(wěn)定結構的原子是C.
(2)代表陽離子的是B.
(3)代表陰離子的是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在一定條件下,使木柴發(fā)生復雜的反應而得到一氧化碳、氫氣和甲烷等可燃性氣體,再進行燃燒,提高木柴的利用率.
(1)從類別看,一氧化碳屬于化合物(填“單質”或“化合物”);
(2)由木柴得到可燃性氣體的過程是化學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3)可燃性氣體中氫氣燃燒的文字表達式為氫氣和氫氣+氧氣$\stackrel{點燃}{→}$水;該反應的微觀過程可以模擬為(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氫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