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把a1 ℃時甲、乙的飽和溶液升溫到a2 ℃時仍是飽和溶液
B. a2 ℃時,丙的溶液的質量分數大于乙的溶液的質量分數
C. 三種物質的溶解度都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D. a3 ℃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甲>丙>乙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古代銅質輔幣——銅錢。黃銅在明清時期就用于鑄造銅錢了,小明對銅錢(主要成分為銅和鋅)中銅的質量分數產生了好奇,他稱取10g銅錢樣品放入燒杯中,然后往燒杯中加入稀硫酸93.5g,恰好完全反應,反應后稱得燒杯內物質共103.3g。試計算:
(1)反應產生氫氣多少g;
(2)該銅錢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qū)別是
A. 分子比原子大 B.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分子可以構成物質,原子不能構成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圖中a、b、c三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回答問題。
(1)N點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溫度為t1 ℃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從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____。
(3)將t3 ℃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都降溫到t1 ℃,三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興趣小組做以下實驗探究分子的運動如下圖所示。請回答實驗中的有關問題(注:酚酞是一種酸堿指示劑,遇堿性物質變紅;遇酸性物質不變色,氨水呈堿性):
(1)實驗1:在盛有少量蒸餾水的小燒杯中滴入2~3滴酚酞試液,再向其中滴加濃氨水,看到的現象是 ,由實驗1得出結論是 。
(2)實驗2(如圖甲所示):燒杯B的現象是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
(3)為使實驗結論準確可靠,該興趣小組,設計實驗3(如圖乙所示)作為對比實驗。你認為有無必要? 請闡述你的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C、D、E、F、G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A是赤鐵礦的主要成分,B、D組成元素相同,E是最輕的氣體.根鋸圖中相互轉化關系回答下列問題(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已略去)。
(1)寫出C、G的化學式:C_______, G________。
(2)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蔗糖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物質,某興趣小組對“蔗糖的組成”進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組同學認為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葡萄糖和氧氣,葡萄糖進一步轉化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實驗驗證】
方案一:小明將蔗糖在氧氣中燃燒,檢驗到生成產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結論“蔗糖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
小剛認為該方案不合理,只能說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氫元素,不能確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小剛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實驗開始先通入一會兒氮氣,然后關閉彈簧夾,點燃酒精燈給蔗糖加強熱。
(1)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現,說明蔗糖中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
(2)觀察到硬質玻璃管中殘留有黑色固體,他猜想該黑色固體是單質碳,并繼續(xù)利用圖示裝置,另選試劑進行了驗證單質碳的實驗,實驗過程和現象如下:
實驗過程 | 實驗現象 |
________________,點燃酒精燈 | ①硬質玻璃管中的黑色固體劇烈燃燒,發(fā)出白光; ②_____________ |
寫出上述實驗過程中一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論】蔗糖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
【拓展交流】
(1)方案二中,先通入一會兒氮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閱資料得知蔗糖的化學式為C12H22O11。小紅發(fā)現:蔗糖分子中氫原子的數目是氧原子數目的2倍,但是,蔗糖中氧元素質量卻是氫元素質量的8倍,導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