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某化學興趣小組為了驗證甲烷與水蒸氣經(jīng)高溫催化反應得到的混合氣體(以下簡稱“合成氣”)中含有生成的氫氣和一氧化碳,同時檢驗“合成氣”中是否含有未反應完的甲烷和水蒸氣,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查閱資料知,氧化鐵與氫氣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鐵和水;氧化鐵與甲烷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鐵、二氧化碳和水.

(1)請寫出甲烷與水蒸氣在高溫催化條件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H4+H2O$\frac{\underline{\;催化劑\;}}{高溫}$3H2+CO.
(2)實驗開始前要先通一會“合成氣”,然后再點燃B處的酒精噴燈,目的是排凈玻璃管中的空氣,防止高溫時引起爆炸.
(3)裝置C和D的連接順序顛倒,會影響實驗操作,原因是不能準確地測出生成水的質(zhì)量.
(4)實驗結束后,測得裝置A、C、D的質(zhì)量均增加,其中裝置C增加了3.6g,裝置D增加了3.3g.假設加熱時“合成氣”在裝置B中反應完全,則可推斷出該“合成氣”的組成物質(zhì)為CO、H2O、CH4、H2(寫化學式).
(5)裝置A與E在實驗過程中的作用分別是除去水蒸氣、收集尾氣,防止污染空氣.

分析 (1)根據(jù)甲烷與水蒸氣在高溫催化條件下反應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根據(jù)可燃性的氣體與空氣的混合氣體在點燃時會發(fā)生爆炸分析;
(3)根據(jù)在該實驗過程中需要測定生成的水蒸氣的質(zhì)量分析回答;
(4)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分析判斷物質(zhì)的組成;
(5)根據(jù)實驗的目的、裝置的特點分析回答裝置的作用

解答 解:(1)由題意可知,甲烷與水蒸氣在高溫催化條件下反應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為:CH4+H2O$\frac{\underline{\;催化劑\;}}{高溫}$3H2+CO.
(2)由于合成氣是可燃性的氣體,實驗開始前要先通一會“合成氣”,然后再點燃B處的酒精噴燈,目的是:排凈玻璃管中的空氣,防止高溫時引起爆炸.
(3)由于在該實驗過程中需要測定生成的水蒸氣的質(zhì)量,裝置C和D的連接順序顛倒,會影響實驗操作,原因是不能準確地測出生成水的質(zhì)量;
(4)由A的質(zhì)量增加,說明了混合氣體中含有水蒸氣;C裝置增加的質(zhì)量是生成的水的質(zhì)量,原氣體中含有氫元素,且氫元素質(zhì)量=3.6g×$\frac{2}{18}$×100%=0.4g;D裝置增加的質(zhì)量是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且碳元素質(zhì)量=3.3g×$\frac{12}{44}$×100%=0.9g;甲烷氣體中C、H元素質(zhì)量比=12:(1×4)=3:1,則混合氣體中C、H元素質(zhì)量比=0.9g:0.4g=9:4,因此可判斷混合氣體中含有甲烷同時含有CO、H2氣體,所以,則可推斷出該“合成氣”的組成物質(zhì)為:CO、H2O、CH4、H2
(5)裝置A中由濃硫酸,能吸收水分,在實驗過程中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氣;由E裝置的特點可知,E的作用是:收集尾氣.
故答為:(1)CH4+H2O$\frac{\underline{\;催化劑\;}}{高溫}$3H2+CO;(2)排凈玻璃管中的空氣,防止高溫時引起爆炸:;(3)不能準確地測出生成水的質(zhì)量;(4)CO、H2O、CH4、H2;(5)除去水蒸氣;收集尾氣,防止污染空氣.

點評 可燃物完全燃燒時,可燃物中的碳元素全部生成二氧化碳,可燃物中的氫元素全部生成水;可燃物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判斷可燃物中一定含C、H元素.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請按照要求寫出下列化學方程式,并回答問題.
(1)木炭的不完全燃燒2C+O2$\frac{\underline{\;點燃\;}}{\;}$2CO,該反應屬于放熱(選填“放熱”或“吸熱”)反應.
(2)碳酸氫銨受熱分解NH4HCO3$\frac{\underline{\;\;△\;\;}}{\;}$NH3↑+CO2↑+H2O,產(chǎn)生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可以用濕潤的石蕊試紙檢驗.
(3)銅絲放入硝酸銀溶液中Cu+2AgNO3=2Ag+Cu(NO32,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置換反應.
(4)鋁具有“自我保護”的化學原理是4Al+3O2═2Al2O3
(5)利用熟石灰與硫酸銨混合研磨檢驗銨態(tài)氮肥(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用化學用語填空:
(1)溴化鈉NaBr (2)保持氧氣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是O2
(3)硝酸銨中顯-3價的氮元素$\stackrel{-3}{N}$H4NO3 (4)3個鐵離子3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有關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細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鐵
B.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C.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
D.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黃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構建知識網(wǎng)絡或微觀示意圖是化學學習中重要的學習方法.

(1)李華同學利用左手構建酸的性質(zhì)知識網(wǎng)絡,如圖1所示:
①若用濕潤的pH試紙測定鹽酸的pH,則結果會偏大(選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②圖中①的現(xiàn)象是紫色石蕊變紅色.
③寫出一個符合圖1中③的化學方程式HCl+AgNO3=AgCl↓+HNO3
④圖1中⑤的性質(zhì)在工業(yè)上可用于鹽酸除鐵銹(填用途).
(2)徐明同學用微觀示意圖模擬某些物質(zhì)的反應過程,如圖所示
①從微粒的角度說明圖2反應的實質(zhì)是碳酸根離子和氫離子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②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人們積極尋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NH3,燃燒的產(chǎn)物沒有污染,且釋放大量能量,有一定應用前景,其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3所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NH3+3O2$\frac{\underline{\;點燃\;}}{\;}$2N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日常生活中時刻發(fā)生著變化,下列變化中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
A.美酒飄香B.雞蛋變臭C.切割玻璃D.滴水成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我國古代典籍中有“銀針驗毒”的記載,“銀針驗毒”的反應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反應屬于氧化反應
B.X的化學式是Ag2S
C.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
D.反應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價都發(fā)生了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化學實驗室制取氣體的部分儀器或裝置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B的名稱:長頸漏斗.
(2)若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必須要增加的一種儀器是酒精燈;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若用裝置H收集氧氣,氧氣應從a(填“a”或“b”)端通入.
(3)若要組裝一臺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可選擇的裝置組合為ABCDF(填字母,寫一種組合即可).
(4)某同學用上述(2)中的方法制取氧氣,實驗過程中試管發(fā)生了炸裂,請你幫他分析試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是沒有預熱.(寫一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2016中國首艘國產(chǎn)航母即將竣工,8艘052D驅(qū)逐艦下水,加快了我國海軍邁向“藍水海軍”的步伐.

①艦艇底部涂有含Cu2O的防腐蝕涂料.Cu2O屬于b(填字母).
a.復合材料      b.無機非金屬材料     c.有機高分子材料
②核動力航母中,鈉鉀合金(常溫下呈液態(tài))可用于快中子反應堆導熱劑,是利用了鈉鉀合金性質(zhì)的a(填字母).
a.熔點低、沸點高    b.導電性好      c.在空氣中性質(zhì)不穩(wěn)定
③航母中供水管道多采用PE(聚乙烯)材料,聚乙烯的組成元素為碳、氫.
(2)西蘭花營養(yǎng)豐富,含蛋白質(zhì)、淀粉、油脂、葉酸、維生素C和葉綠素,營養(yǎng)成份位居同類蔬菜之首,被譽為“蔬菜皇冠”.
①維生素C屬于有機物.(填“無機物”或“有機物”)在一支盛有2mL 2%淀粉溶液的試管中滴入2滴碘水,溶液呈藍色;向維生素C的水溶液滴加幾滴石蕊試液,溶液顏色變?yōu)榧t色,該實驗說明維生素C具有酸性.
②淀粉在人體內(nèi)水解的最終產(chǎn)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寫名稱).
(3)2016年9月4日,G20峰會召開,揚州天空呈現(xiàn)出干凈的藍色,云彩隨意地鋪散在天空,純凈透明,出現(xiàn)了持續(xù)的“水晶天”.
①目前我國空氣質(zhì)量檢測體系包括:PM2.5、SO2、NO2、O3、CO等指標.其中PM2.5被認為是引起霧霾天氣的元兇;會引起硫酸型酸雨的氣體為SO2
②NH3催化還原氮氧化合物轉(zhuǎn)化為無污染物質(zhì)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煙氣氮氧化合物脫除技術,寫出NH3催化還原N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8NH3+6NO2$\frac{\underline{\;催化劑\;}}{\;}$7N2+1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