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3.形態(tài)各異的物質可按一定規(guī)律分類.現有1、石灰石 2、雙氧水3、液氧 4、冰和水的混合物 5、甲烷 6、高錳酸鉀 7、石油
(1)屬于混合物的是(填序號)1、7;
(2)由分子構成的化合物的是(填序號和化學式)2(H2O2)、4(H2O)、5(CH4);
(3)屬于氧化物的是(填序號)2、4;
(4)由離子構成的化合物的是(填序號和化學式)6(KMnO4).

分析 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                                                          
單質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解答 解:(1)石灰石中含有碳酸鈣和一些雜質,屬于混合物,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等物質,屬于混合物.
故填:1、7.
(2)由分子構成的化合物的是過氧化氫、水和甲烷.
故填:2(H2O2)、4(H2O)、5(CH4).
(3)過氧化氫和水都是由氧元素和氫元素組成的化合物,都屬于氧化物.
故填:2、4.
(4)由離子構成的化合物的是高錳酸鉀.
故填:6(KMnO4).

點評 冰是水的固體,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種物質--水,屬于純凈物,要注意理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關于分子、原子、離子這三種常見粒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熱脹冷縮現象是因為粒子的體積增大的緣故
B.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qū)別是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原子都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而離子不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D.離子都達到了穩(wěn)定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堿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所以堿溶液能吸收CO氣體
B.置換反應生成單質和化合物,有單質和化合物生成的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
C.化學變化中分子種類發(fā)生改變,所以分子種類發(fā)生改變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一定是酸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變化中,前者屬于物理變化后者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動植物的呼吸  牛奶變質B.點燃蠟燭     食物的腐敗
C.汽油的揮發(fā)    光合作用D.鐵的生銹    干冰汽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化學實驗操作中常涉及“先后”問題,下列操作的先后順序錯誤的是( 。
A.制取氣體:先檢驗裝置的氣密性,后加入藥品
B.點燃可燃性氣體:先檢驗氣體的純度,后點燃
C.CO還原氧化鐵實驗結束時:先停止通CO,后撤離酒精燈停止加熱:
D.除去N2中混有的CO和CO2:先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再通過氫氧化鈉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小穎同學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質時,將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很快變紅,原因是(化學方程式表示)CO2+H2O═H2CO3;實驗室常用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長期存放石灰水的試劑瓶瓶壁上有一層白色固體,該白色固體形成的原因(方程式表示)CO2+Ca(OH)2═CaCO3↓+H2O;洗去白色固體的方法是(方程式表示)CaCO3+2HCl═CaCl2+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兩位同學圍繞蜂窩煤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其中依據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 。
A.當煤燃燒正旺時將爐門關上,煤層上方發(fā)現藍色火焰.解釋:此時氧氣不足而產生的一氧化碳在燃燒
B.煤燃燒完后煤灰的質量比煤的質量輕.解釋:煤燃燒后產生二氧化碳等氣體逸出
C.在煤爐上方放一壺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解釋:一氧化碳難溶于水
D.將煤做成蜂窩狀就更易燃燒.解釋:蜂窩狀的煤與空氣接觸面積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同種元素的原子和離子質子數相同
B.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的化學性質密切相關
C.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種原子
D.質子數與核電荷數都可決定原子種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如圖為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

(1)圖示4種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是ABC(填圖中字母).
(2)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O+2CO$\frac{\underline{\;催化劑\;}}{\;}$2CO2+N2
(3)在反應中,生成C和D的物質的量比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