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實驗中無明顯現(xiàn)象的是( 。
A.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
B.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
C.將濃硫酸加入蒸餾水中并不斷攪拌
D.向灼熱的氧化銅中通入一氧化碳氣體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備戰(zhàn)2020中考化學考題專項訓練--專題五:燃料及其利用 題型:流程題
據(jù)報道,科學家研制一種太陽能反應器,利用新型催化劑二氧化鈰,集中太陽的熱量產(chǎn)生高溫,將水和二氧化碳進行轉(zhuǎn)化,產(chǎn)物可供燃燒發(fā)電。轉(zhuǎn)化示意圖如圖:
(1)轉(zhuǎn)化①的反應原理,可以表示為:CO2+H2OCO+H2+X,則 X 的化學式為_____。
(2)在轉(zhuǎn)化③中,體現(xiàn)了氫氣和一氧化碳都具有_____,所以可用作燃料。
(3)某同學設(shè)想利用鐵、銅等常見金屬從可溶性鈰鹽中置換出金屬鈰,用于制備二氧化鈰。他在實驗室利用金屬與酸在相同條件下反應,記錄現(xiàn)象如下:
金屬 | Cc | Fe | Cu |
與稀鹽酸反應 | 放出氣泡速率很快 | 放出氣泡速率較快 | 無明顯現(xiàn)象 |
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判斷他的設(shè)想能否實現(xiàn)?并簡要說明理由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備戰(zhàn)2020中考化學考題專項訓練--專題六:碳和碳的氧化物 題型:單選題
不能用來鑒別CO和CO2兩種氣體的方法是( 。
A.通入澄清石灰水 B.觀察顏色
C.通入紫色石蕊試液 D.點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備戰(zhàn)2020中考化學考題專項訓練--專題六:碳和碳的氧化物 題型:單選題
古代一些書法家、畫家用墨書寫或繪制的字畫能夠保存很長時間而不變色,這是因為( 。
A.紙的質(zhì)量好
B.碳的化學性質(zhì)在常溫下比較穩(wěn)定
C.保存方法得當
D.碳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與其他物質(zhì)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備戰(zhàn)2020中考化學考題專項訓練--鹽、化肥 題型:單選題
下列歸類錯誤的是( 。
選項 | 歸類 | 物質(zhì) |
A | 常見可燃性氣體 | 甲烷、氫氣、一氧化碳 |
B | 常見氮肥 | 碳酸氫銨、硫酸銨、尿素 |
C | 常見黑色物質(zhì) | 二氧化錳、氧化銅、炭粉等 |
D | 常見不溶性堿 | 氫氯化鋇、氫氧化銅、氫氧化鐵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備戰(zhàn)2020中考化學考題專項訓練--鹽、化肥 題型:單選題
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石墨和金剛石組成元素相同,所以二者的物理性質(zhì)相同
B.碘是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所以攝入量越多越好
C.氯化銨和氯化鉀都是常見的化肥,所以二者所含有的營養(yǎng)元素相同
D.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在水溶液中都能解離出氫氧根離子,所以二者的化學性質(zhì)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備戰(zhàn)2020中考化學考題專項訓練--鹽、化肥 題型:單選題
將一定量的鐵粉加入到含有Cu(NO3)2和AgNO3的廢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無氣泡產(chǎn)生。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濾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濾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B. 濾渣中一定不含F(xiàn)e,濾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Cu(NO3)2
C. 濾渣中一定含有Ag,濾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D. 濾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濾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備戰(zhàn)2020中考化學考題專項訓練--物質(zhì)的變化和性質(zhì) 題型:單選題
下列敘述中,前者是化學變化,后者是化學性質(zhì)的是( 。
A.銅是紫紅色固體,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
B.氧化汞加熱生成汞和氧氣:酒精易燃
C.鎂帶能在空氣中燃燒,糧食釀酒
D.食鹽易溶于水;天然氣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備戰(zhàn)2020中考化學考題專項訓練--燃料及其利用 題型:單選題
新能源的開發(fā)利用是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課題。下列屬于新能源的是
A. 天然氣 B. 石油 C. 氫氣 D. 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