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8秋中圖版地理七上第3章(復雜多樣的自然環(huán)境)章末同步測試 題型:選擇題
(題文)下列關(guān)于長江和黃河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兩河流下游河段水能資源豐富 B. 黃河中游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河”
C. 兩河流均發(fā)源于西藏自治區(qū) D.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被譽為“黃金水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8秋中圖版地理七上第3章(復雜多樣的自然環(huán)境)章末同步測試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guān)于我國地勢特征對我國影響的描述,不恰當?shù)氖牵ā 。?/p>
A. 有利于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深入內(nèi)陸,帶來降水
B. 眾多大河自西向東流,有利于溝通東西部水上交通
C. 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向低一級階梯時,落差增大,水能資源豐富
D. 使我國成為一個以平原為主的國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8秋中圖版地理七上第3章(復雜多樣的自然環(huán)境)章末同步測試 題型:選擇題
構(gòu)成我國地形“骨架”的是
A. 山脈 B. 丘陵 C. 高原 D. 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8秋中圖版地理七上第3章(復雜多樣的自然環(huán)境)章末同步測試 題型:選擇題
關(guān)于我國自然環(huán)境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面積廣大 B. 夏季普遍高溫,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小
C. 降水量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nèi)陸遞減 D. 長江有“黃金水道”的盛譽,是世界第一大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8秋中圖版地理七上第3章(復雜多樣的自然環(huán)境)章末同步測試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guān)于我國氣溫和降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冬季南北溫差不大
B. 年降水量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nèi)陸遞減
C. 降水季節(jié)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
D. 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外,我國大多數(shù)地區(qū)夏季普遍高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8秋中圖版地理七上第3章(復雜多樣的自然環(huán)境)章末同步測試 題型:選擇題
(題文)關(guān)于我國的河流說法正確的是
A. 東部為外流河,西部為內(nèi)流河 B. 外流河汛期主要為夏季
C. 內(nèi)流河汛期主要為冬季 D. 東部地區(qū)緯度越高,河流含沙量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8秋中圖版地理七上第3章(復雜多樣的自然環(huán)境)章末同步測試 題型:解答題
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①所在省級行政區(qū)的簡稱是 ;②所在省級行政區(qū)的全稱是 。
(2)圖中③表示的地形區(qū)是 。
(3)圖中鐵路干線⑤是 線。
(4)圖中⑧表示的國家是 。
(5)圖中⑦表示的山脈是 。
(6)河流④通航里程占全國內(nèi)河航道總里程的三分之二,被稱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8秋中圖版地理七上第3章(復雜多樣的自然環(huán)境)章末同步測試 題型:解答題
2017年11月25日,全長6500米的“引漢(江)濟渭(河)”工程秦嶺隧洞的出口段順利貫通,為該工程早日通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讀“引漢濟渭”工程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
(1)“引漢濟渭”工程位于 省, (城市)是該省的行政中心。工程中的漢江、渭河分別屬于我國兩大水系中的 水系和 水系。
(2)跨流域調(diào)水是解決我國水資源 分布不均的重要措施。漢江水量比渭河大的原因是 (從氣候條件分析)。工程建成后,將有利于渭河谷地主要糧食作物 的生產(chǎn)。
(3)秦嶺地處亞熱帶與 帶的交界地帶,且海拔高,氣候 變化明顯,素有“植物薈萃,物種寶庫”之美譽。
(4)漢江谷地冬季氣溫明顯高于我國東部同緯度地區(qū)的主要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八年級人教版地理上冊 第二章第4節(jié) 自然災(zāi)害 測試 題型:選擇題
2016年上半年,我國南方地區(qū)雨水較多,南方某市一學校地理興趣小組觀測了5月全部的降水過程并記錄在下表。該市多年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560毫米。據(jù)表完成下列問題。
1.該地當月降水量為( )
A. 1560mm B. 156mm C. 130mm D. 200mm
2.此月降水較多,不太可能引發(fā)的災(zāi)害是( )
A. 洪澇 B. 地震 C. 滑坡 D. 泥石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