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秦嶺﹣淮河”一線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B. 我國200毫米等降水量線經(jīng)過的地區(qū)

C. 濕潤區(qū)和半濕潤區(qū)的分界線 D. 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的分界線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山東省東營市2017-2018學年上學期七年級地理第一次月考試卷 題型:選擇題

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北半球的人們將這一天稱為( )

A. 冬至日 B. 春分日 C. 秋分日 D. 夏至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8.1日本練習2 題型:選擇題

小明2013年“五一”長假期間和父母去日本游玩,游玩之余他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結(jié)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1.小明在日記中寫道:“在日本的大街上,人們大都穿著西裝;但在家中卻穿著和服”。這說明日本文化的什么特點(  )

A. 典型的東方文化特點 B. 典型的西方文化特點

C. 東西方文化兼容的特點 D. 文化特點不突出

2.爸爸說:“日本港口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日本的經(jīng)濟發(fā)展得益于這些港口!蔽覀儚闹锌梢缘贸鋈毡窘(jīng)濟發(fā)展的一個有利條件是 (  )

A. 多優(yōu)良港灣,便于進出口 B. 人口素質(zhì)高

C. 多火山、地震 D. 資源豐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7.3西亞練習1 題型:選擇題

南亞和西亞一直是世界熱點之一,讀西亞和南亞局部地區(qū)圖,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①地區(qū)終年炎熱干燥

B. ②地區(qū)此時正值雨季

C. 圖中的A海峽是土耳其海峽

D. ②地區(qū)是該國重要的水稻產(chǎn)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甘肅省天水市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讀我國沿北緯32°地形剖面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中海拔、地形區(qū)可以看出我國地勢特征是    ,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2)圖中A地形區(qū)是      (填名稱),本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主要原因是     (選擇)

A.深居內(nèi)陸,降水稀少         B.人口密集,植被破壞嚴重

C.海拔高,氣溫低             D.山脈阻擋,水汽難以到達

(3)     (山脈名稱)以東是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平原和丘陵低地交錯分布,夏季           (氣候特點),有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是我國重要的農(nóng)業(yè)區(qū)。由于夏季風活動不穩(wěn)定,降水年際變化大,             災(zāi)害頻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甘肅省天水市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guān)于我國氣候敘述正確地是( )

①氣候復(fù)雜多樣 ②夏季南北氣溫差異大

③雨熱同期 ④降水只有東西差異沒有南北差異.

A. ④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甘肅省天水市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不同類型的區(qū)域劃分,有不同的地理界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昆侖山脈是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B. 秦嶺﹣﹣淮河是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C. 黑河﹣﹣騰沖線以西人口稠密,以東人口稀疏

D.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是我國濕潤區(qū)和半濕潤區(qū)的分界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6.3美洲練習1 題型:選擇題

地理課堂上,下面四位同學的發(fā)言最不可信的是(  )

A. 貝貝:目前,巴拿馬擁有對巴拿馬運河的主權(quán)

B. 玲玲:中美洲大部分居民是印歐混血人種

C. 歡歡:西印度群島中最大的島嶼是古巴島

D. 亮亮:美國是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期末測試卷 題型:綜合題

讀圖回答問題。

(1)圖中符號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A: 半島,B:

(2)山脈C的名稱是 山,它位于亞歐兩洲分界線上;

(3)運河D的名稱是 運河,是亞非兩洲的分累線;

(4)受地勢影響,亞洲的河流呈 狀流向周邊的海洋;

(5)?半島為 氣候,?半島為 氣候;

(6)中東地區(qū)的石油運往中國上海由波斯灣出來后,要進入印度洋,穿過 海峽,進入中國南海和東海,最后到達我國的上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