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為我國某大河流域示意圖,依據(jù)圖示信息并結(jié)合所學(xué)知識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所示的河流是( )
A. 長江 B. 海河 C. 黃河 D. 黑龍江
【2】我國古籍中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描述該河的多沙狀況。這種狀況出現(xiàn)的河段是( )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3】造成“河水一石,其泥六斗”的主要原因是( )
A. 氣候干旱 B. 土質(zhì)疏松,易溶于水
C. 降水集中,多暴雨 D. 開墾、采礦、修路等活動使地表疏松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上海某公司專門為黑種人生產(chǎn)日用化妝品,你認為該化妝品銷售最好的地區(qū)可能位于( )
A.歐洲西部 B.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C.南美洲的北部 D.東亞、東南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下圖中的信息,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甲、乙、丙分別代表大洲或大洋,
其排序正確的是( )
A. 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B. 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C. 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D. 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2】圖中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 )
A. 甲、丙兩大洲可能曾經(jīng)連為一體
B. 甲、丙兩大洲之間距離不斷縮短
C. 鴕鳥具有長途飛行能力
D. 海牛具有遠渡重洋的游泳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B處的地形是 , 處適合做攀巖運動。
(2)圖中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是 米。
(3)如果在圖示地區(qū)建造一座水庫,最適合修建攔水大壩的地點是處(填字母)。
(4)從F和C地到山頂甲,地更輕松,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我國長江、黃河水系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長江和黃河均發(fā)源于________高原,共同流經(jīng)的省級行政區(q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它們受我國地勢特征的影響,流向均大致___________________流。
(3)長江注入_____海,黃河注入_______海。
(4)我國目前啟動了天然林保護工程,它對長江和黃河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是____。
A.流域面積增大 B.水能蘊藏量增加
C.河流含沙量減少 D.河流徑流量增加
(5)為了解決黃河流域水資源短缺問題,我國正在實施__________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北半球某地經(jīng)緯網(wǎng)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1】上圖中①地的經(jīng)緯度是( )
A. 20°N、20°E B. 20°S、20°E C. 20°N、20°W D. 20°S、20°W
【2】【2】上圖中③地位于④地的( )
A. 西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東北方向 D. 東南方向
【3】【3】上圖中經(jīng)過①、②地的經(jīng)線是( )
A. 本初子午線 B. 東西半球分界線
C. 東西經(jīng)度分界線 D. 國際日期變更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秦嶺--淮河一線的敘述,錯誤的是
A.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
B.濕潤地區(qū)與半濕潤地區(qū)的分界線
C.內(nèi)外流區(qū)的分界線
D.與一月0℃等溫線的分布最接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民族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出圖中我國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的名稱。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__。
(2)滿族主要分布在東北的________省、________省、________。徊家雷逯饕植荚赺_______。怀r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哈薩克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自治區(qū)北部。
(3)我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可以概括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國各少數(shù)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風(fēng)情,請選出下列組合正確的一組是( )
A、傣族——潑水節(jié) B、彝族——那達慕大會
C、藏族——火把 節(jié) D、蒙古族——蘆笙節(jié)
(5)與我國三個自治區(qū)都相鄰的省區(qū)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