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由我國首都北京經(jīng)緯度位置—— 40°N,116°E ,可判斷北京位于:

A.北半球、西半球 B.北半球、東半球

C.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東半球

【答案】B

【解析】

試題解析:根據(jù)北京市的經(jīng)緯度(40°N,116°E),40°N的點在赤道以北,應(yīng)屬于北半球,從西經(jīng)20°向東到東經(jīng)160°之間為東半球,116°E的點在此范圍內(nèi),應(yīng)屬于東半球,北京市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東半球,故選擇答案B.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四地降水量柱狀圖”,完成。

【1】①地最有可能位于( )

A.赤道附近 B.兩極地區(qū)

C.中緯度沿海 D.中緯度內(nèi)陸

【2】②地最有可能是( )

A.乞拉朋齊 B.新加坡

C.孟買 D.北京

【3】③的氣候類型應(yīng)為( )

A.溫帶大陸性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

C.熱帶草原氣候 D.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

【4】已知④地位于北半球,則該地的自然景觀為( )

A.熱帶雨林 B.熱帶草原

C.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D.溫帶荒漠草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地球公轉(zhuǎn)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

(1)請在E處短線上補畫箭頭,表示地球公轉(zhuǎn)的方向。

(2)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一周的時間是   

(3)當(dāng)?shù)厍蜻\行至公轉(zhuǎn)軌道的A、B、C、D位置時,北半球的節(jié)氣分別是:A、   ,C、   。

(4)當(dāng)?shù)厍蜻\行至B位置時,太陽直射點在   上;當(dāng)?shù)厍蜻\行至C位置時,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情況是   ,北極圈內(nèi)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   ,南半球是   季節(ji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問題。

(1)四地中氣溫年較差大的是   ,位于南半球的是   

(2)A、D兩地的氣溫方面的共同特征是: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在   ℃以上.

(3)A地的氣候特點是夏季   ,冬季   該氣候主要分布在   。B地的氣候特點是夏季   ,冬季   。

(4)B、C兩地氣候的共同特點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秦嶺淮河一線,敘述錯誤的是

A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 B內(nèi)外流域的分界線

C濕潤區(qū)與半濕潤區(qū)的分界線 D800mm等降水量線經(jīng)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自然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chǔ)。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B. 自然資源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C. 土地、陽光屬于可再生資源

D. 應(yīng)注意節(jié)約和保護自然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球上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洲是:

A. 南極洲 B. 亞洲 C. 非洲 D. 北美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電視紀(jì)錄片《第三極》首次聚焦青藏高原,與南北兩極比,它是唯一有人類生存活動的“極地”地帶.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第三極”的原因是(  )

A. 干旱 B. 濕熱 C. 高寒 D. 炎熱

2青藏高原地形的顯著特征是( 。

A. 遠看是山,近看是川 B. 山環(huán)水繞,沃野千里

C. 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D. 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3相比于高原上的其他地區(qū),藏南谷地成為農(nóng)田、城市最集中的區(qū)域,其最大的優(yōu)勢是

A. 緯度較低,交通很便利 B. 地形平坦,交通較便利

C. 地勢較低,水熱較充足 D. 距海較近,水熱較充足

4青藏高原分布有高原濕地一﹣﹣三江源地區(qū),關(guān)于三江源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被譽為“中華水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②長江、黃河、珠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養(yǎng)區(qū)③雪山、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④湖泊和沼澤是三江源地區(qū)重要的調(diào)蓄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地處熱帶卻四季如春,其主要原因是

A.位于大西洋沿岸

B.位于巴西高原上

C.位于亞馬孫平原上

D.位于太平洋沿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