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通過測量發(fā)現(xiàn),北京與華盛頓的距離每年以0.5厘米至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約2億年后,中美兩國就會變成陸上鄰國。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是

A. 地震和火山活動的結果

B. 海浪和風力作用的結果

C. 地球自轉(zhuǎn)運動的結果

D. 板塊相互運動的結果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商務星球版八年級地理上冊2.1地形地勢特征同步測試卷 題型:選擇題

讀“我國沿32ºN地形剖面示意圖”和“我國地形類型結構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我國地勢東高西低,呈階梯狀分布

B. 我國地形類型多樣,平原面積廣大

C. 我國地勢總的特征是中部高,四周低

D. 我國山區(qū)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2∕3,山區(qū)耕地資源不足,但林業(yè)旅游業(yè)等方面具有優(yōu)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遼寧省興城市2017-2018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質(zhì)量檢測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讀下面日本簡圖,完成下列各題.

1.B島是 ( )

A. 北海道島 B. 本州島 C. 九州島 D. 四國島

2.EF兩城市均屬于 ( )

A. 京濱工業(yè)區(qū) B. 名古屋工業(yè)區(qū) C. 阪神工業(yè)區(qū) D. 北九州工業(yè)區(qū)

3.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主要是 ( )

A. 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扳塊交界處

B. 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扳塊交界處

C. 位于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

D. 位于亞歐板塊和非洲扳塊交界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2.4海陸變遷同步測試卷 題型:選擇題

“印尼大地震”、“汶川大地震”、“ 智利大地震”、“日本大地震”……人們戲言“地球進入了地震模式”,下列關于地震說法錯誤的是( )

A. 主要分布在環(huán)太平洋地帶 B.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帶

C. 主要分布在地殼比較活躍的地帶 D. 是板塊相互運動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2.4海陸變遷同步測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世界上最大的山系是

A. 阿爾卑斯山系 B. 科迪勒拉山系

C. 阿巴拉契亞山系 D. 喜馬拉雅山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二章綜合測試卷 題型:解答題

下圖示意北緯40°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陽運行路徑,讀圖回答問題。

(1)太陽每天東升西落,是地球的________運動造成的。

(2)北緯40°位于________(填“低”“中”或“高”)緯度。一年中,A這一天正午太陽高度升得最________,正午影子長度最________。

(3)路徑B日出時間是________,日落時間是18:00,晝夜長短情況是________。

(4)C這一天北半球的節(jié)氣是________,此時當?shù)馗m宜的穿著是甲乙兩圖中的________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二章綜合測試卷 題型:選擇題

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B點在D點的(  )

A. 西南方 B. 西北方 C. 東南方 D. 東北方

2.在熱量帶中位于熱帶的是(  )

A. A、B B. B、C C. C、D D. D、A

3.若此時圖示區(qū)域人們正過熱季,則可能的月份為(  )

A. 6月、7月、8月 B. 9月、10月、11月

C. 12月、1月、2月 D. 3月、4月、5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湘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 3.4 中國的海洋資源 同步測試 題型:選擇題

小豪家住廣東珠海,某天,他發(fā)現(xiàn)水龍頭的水有咸味,像放了鹽一樣.他通過電視得知是咸潮入侵,電視是這么介紹的:咸潮主要是由旱情引起的,由于雨量少,使江河水位下降,導致沿海地區(qū)海水通過河流倒流到內(nèi)陸區(qū)域,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體變咸.據(jù)此分析我省沿海咸潮多發(fā)生在

A. 12、1、2月 B. 3、4、5月 C. 6、7、8月 D. 9、10、11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3.2土地資源同步測試卷 題型:解答題

讀我國南北方地區(qū)耕地、水資源和人口對比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試比較我國耕地、水資源南北分布的差異

(2)我國南、北方水土資源地區(qū)匹配是否合理?北方在農(nóng)業(yè)發(fā)展中會遇到什么問題。

(3)由上圖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南、北方地區(qū)人地矛盾更為突出的是什么地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