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

(1)崇仁縣白晝時間最長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017年8月1日,我國舉行建軍節(jié)朱日和沙場閱兵式,此時地球在圖中的位置( )
A.②、①之間
B.③、②之間
C.④、③之間
D.①、④之間
(3)北半球白晝時間比黑夜時間長的時段( )
A.③→②→①
B.④→③→②
C.①→④→③
D.②→①→④

【答案】
(1)D
(2)C
(3)C
【解析】(1)據(jù)圖可知:地球公轉至④位置時,太陽光線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的夏至日,約為每年的6月22日前后,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的一天;

(2)據(jù)圖可知:地球公轉①位置時,太陽光線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春分日,約為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地球公轉至④位置時,太陽光線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的夏至日,約為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轉③位置時,太陽光線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秋分日,約為每年的9月21日前后,8月1日,我國舉行建軍節(jié)朱日和沙場閱兵式,此時地球在圖中的位置④、③之間;

(3)地球公轉①位置時,太陽光線直射赤道,晝夜平分,然后太陽光北移,北半球的晝漸長,夜?jié)u短,到④位置時為北半球白晝最長的一天,一直到地球公轉③位置時,太陽再次直射赤道,此時,晝夜平分,即北半球白晝時間比黑夜時間長的時段為①→④→③。

所以答案是:(1)D;(2)C;(3)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東南亞地圖”,回答下列各題:

(1) 圖中A處為著名的 海峽,它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是連接太平洋與 洋的海上通道。

(2)圖中的航線①從我國沿海出發(fā),經(jīng)過該海峽后,向西往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 運河,可到達地中海(B處)。

(3)圖中航線③表示,大型輪船不能通過航線①,只能繞道非洲南端 到西歐和北美各國。

(4) A海峽稱之為“海上生命線”的國家是 ,原因是該國所需的大量 (礦產(chǎn))要從 沿岸國家沿航線②經(jīng)A海峽運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東西半球圖,回答下面小題。

1下圖中,劃分①和②兩個大洲分界線的是(

A. 蘇伊士運河 B. 土耳其海峽 C. 白令海峽 D. 巴拿馬運河

2我們生活的大洲代表的序號是 ( )

A. B. C. D.

3關于圖中的C大洋,說法錯誤的是 ( )

A. 溫度最低 B. 島嶼最

C. 平均水深最深 D. 面積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蘇伊士運河是哪兩個大洲的分界線

A.亞洲和歐洲

B.非洲和亞洲

C.歐洲和非洲

D.南美洲和北美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完成下列要求.

(1)東南亞主要包括中南半島和 群島兩大部分。

(2)甲處為著名的   海峽,它是連接   洋和   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有“十字路口位置”的稱號。

(3)A是 (國名),H國是 (國名),該國糧食作物以 為主。

(4)中南半島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城市分布在此處的有利條件是(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山地和丘陵的共同點是

A.地面起伏小

B.相對高度大

C.地面崎嶇不平

D.多被高原環(huán)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

(1)圖中A處是山脈,科學考察表明,這里幾千萬年前,還是一片海洋,該山脈形成的原因是。
(2)現(xiàn)代測量表明,B處位于位于圖中板塊和交界地帶,據(jù)圖中信息可知,B處海域會不斷(擴張或縮。,其原因是。
(3)據(jù)測量,位于圖中C處海域在不斷(擴張或縮。,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后,該海域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區(qū)平面圖, 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小河水流, 從北向南流, 請你用箭頭在圖上表示小河流向.

(2)學校在水電站的_____________方向,農(nóng)機站在學校的

方向。

(3)圖中公路左段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右段方向是 。

(4)如果農(nóng)機站到學校的圖上距離是2.2厘米, 則兩地間的實地距離是___________.假設一分鐘走60米,幾分鐘能從農(nóng)技站到學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某地25°N,98°E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西半球、北半球、高緯度

B.東半球、南半球、中緯度

C.東半球、北半球、低緯度

D.西半球、北半球、低緯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