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為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示意圖,①②③④四點示意二分二至日直射點的位置,甲、乙兩點與④點距離相等,丙、丁兩點與②點距離相等。讀圖據(jù)此回答下列各小題。
【1】12月初,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最有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太陽直射點由甲到乙過程中,下列關(guān)于南北半球晝夜長短變化情況的說法正確的是
A.北半球晝漸長,夜?jié)u短 B.南半球晝漸長,夜?jié)u短
C.北半球夜?jié)u長,過④后,晝漸短 D.南半球晝漸短,過④后晝漸長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果地球不自轉(zhuǎn),可能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是( )
A.“一天”(一個晝夜)的時間變長
B.地球上沒有季節(jié)變化
C.地球上沒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
D.地球上沒有什么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guān)大洲和大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面積最大的海洋是大西洋
B.亞歐大陸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陸
C.蘇伊士運河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
D.跨緯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A、B、C三地都位于地球上五帶中的 ,一年中太陽直射兩次的是 地。
(2)A地緯度是 ,一天中A、B兩地先看迎來日出的是 地。
(3)當(dāng)太陽直射A地時,地球位于左圖中公轉(zhuǎn)軌道上的 處,此時北極圈內(nèi)會出現(xiàn) 現(xiàn)象。
(4)左圖中當(dāng)?shù)厍蛭挥诠D(zhuǎn)軌道上的乙處時,北半球處在 季,南半球處在 季。
(5)左圖中地球由公轉(zhuǎn)軌道的丙處向丁處運動過程中,北京市的白晝將變 (填“長”或“短”),獲得的太陽光熱也將逐漸 (填“增多”或“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對我國主要經(jīng)濟作物的分布敘述錯誤的是
A.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東南沿海是甘蔗的集中產(chǎn)區(qū)
B.棉花主要分布在北方,新疆是我國長絨棉主產(chǎn)區(qū)
C.油菜分布在南方,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是我國油菜的主產(chǎn)區(qū)
D.柑橘、荔枝等水果主要產(chǎn)于秦嶺—淮河以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學(xué)校七年級(2)班學(xué)生在地理課堂中動手制作了地球儀。下圖顯示了其制作地球儀的步驟和過程。據(jù)此回答下列各小題。
【1】從同學(xué)們制作的地球儀來看,地球的形狀是
A.長方形 B.盤子形 C.球體 D.葫蘆狀
【2】世界上首次證實地球形狀的是
A.古代的神話傳說 B.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
C.20世紀的衛(wèi)星照片 D.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
【3】同學(xué)們制作的地球儀半徑只有8厘米,但實際上地球的大小是
A.很小,只有6厘米 B.很小,人們可以一眼觀其全貌
C.很大,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 D.太大了,比太陽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氣候?qū)r(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很大影響,四川盆地有利于農(nóng)作物生長的條件是
A.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
B.氣候復(fù)雜多樣
C.南北溫差大
D.溫度帶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亞洲是我們生活的大洲,它地域遼闊,文化多樣,讀下圖回答問題:
(1)亞洲東臨世界最大的大洋 洋,西南以 運河為界與非洲相鄰
(2)亞洲地形以 為主,地勢特點為 ,受地形影響,河流具有 的特點。
(3)亞洲地跨 帶、溫帶、寒帶,A地終年高溫多雨,屬 氣候類型,B地氣候終年嚴寒,A、B兩地氣候差異主要是受 因素的影響。
(4)亞洲東部主要分布的人種是 種人,西亞的阿拉伯人屬于 種人。
(5)亞洲人民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請你說出兩個位于亞洲的名勝古跡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東西半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數(shù)字和字母代表哪個大洲或大洋:
① ④ ⑤ A B CD
(2)④和⑤兩大洲之間的分界線是運河。
(3)①和③兩大洲的界線是 、烏拉爾河、里海、 、黑海、 海峽。
(4)跨經(jīng)度最多的大洲是 。(填代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